
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10月18日,“广东艺术新生命百年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在汇聚广东百年名著的艺术盛会上,高3米、长16米的巨幅国画《美丽的天山》(见部分照片)是其中“最年轻”的作品。画面中岭南温润的水墨勾勒出的边界边界和磅礴大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从这幅当代绘画开始,通过手中提供的800多幅(套)光影,百年来广东艺术“通过对话开拓,通过继承改变”的精神脉络变得清晰起来。 《一画》展现天地之美。 《美丽天山》创作今年7月启动新疆乌鲁木齐,文化新疆行“天山长卷”征集活动期间。该作品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组成的创作团队创作,由广东和新西兰多位艺术家共同创作。历经10余次修改,历时三个多月。最终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落成。照片融合了天山博格达峰、兰新高铁、果子沟大桥、原始云杉林等标志性场景,清晰捕捉到牧民驰骋、游客露营的祥和活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伟大与进步、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新时代新疆图景,呈现出民族团结、生态和谐、生活幸福的新气象。集体最新成果创作不仅是粤新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也体现了新时代广东艺术家坚持深入生活、吸收艺术资源、不断探索变革交流融合的艺术愿望。 “一个展览”可以讲述一个世纪的故事。如果说《天山绝美》是广东当代艺术文化交流的生动切片,那么《其生再新——广东艺术百年展》则用精彩的叙事勾勒出上世纪广东艺术的发展轨迹。本次展览汇集了350多位现当代岭南名家的代表作品800余件(套)。通过七个专题版块、三个专题,系统呈现广东艺术在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融合的过程,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艺术。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与上海的艺术互动在广东美术史上尤为耀眼。近代广东艺术家到上海,通过致力于美术教育、举办展览、创办专业刊物,将“岭南风格”转变为“海派风格”。同时,他们还利用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地的优势,帮助岭南艺术突破地域界限,获得更广泛的全国影响力。时至今日,两地文化交流互动依然密切。 《双城记》的双向艺术早已铭刻在中国现代艺术史的语境中。因此,本次登陆上海的展览,不仅是一场追寻广东艺术“命运”的旅程,更是一次跨越广东、上海时空的文化文化。 “一个时代”是一个时代精神瞬间改变。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远,审视“一个时代”中广东艺术的脉络,就会发现,广东艺术的世纪变迁始终牵涉到时代的变迁。顺应时代,在需求对话中不断探索新领域。与时代持续相联的现代精神,在百年传承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近代岭南画派开创的革命艺术,到抗日时代赋予家国大义的艺术作品,再到早期展现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写实艺术表现。广东艺术的每一次创新,既深植传统土壤汲取养分,又热情响应时代需求、寻求突破,让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充满活力。从创从“一幅画”的创作实践、航岗到“一个展览”的叙事世纪,到“一个时代”的精神传承,广东艺术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在交流中成长,证明了一个永恒的艺术真理:创新从来不脱离传统,但如一条奔流的河流,必须有活水之源,汇聚百川。正如岭南画派主张“兼收中外,融通古今”,“不拘一格”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广东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其艺术本质上是开放的、敢于对话的。正是这种精神,让广东艺术在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也让“其命新”的初心在新的时代中熠熠生辉。时代。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编辑:吴家红